今天(10月21日)上午,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五場記者招待會,據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翟青透露,中國已全面禁止洋垃圾進口。一時間該消息沖上百度熱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所謂的洋垃圾,通常是指以走私、夾帶等方式進口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或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于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其中洋垃圾中包含的電子垃圾,是指廢棄不再使用的電器或電子設備,主要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家電以及計算機、手機等通訊電子產品的淘汰品。電子垃圾用焚燒或簡單填埋都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特別是電子垃圾含有1000多種不同成分,會釋放出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短期難以消除,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我國生態環境安全。
我國廣東汕頭的貴嶼鎮曾是流入我國電子垃圾的主要去處之一。九十年代末,在貴嶼鎮,空氣中充滿了燒焦的電線和皮革的味道,逼仄的街道里隨處可見堆積如山的線圈、電池和手機屏幕。狹小的手工作坊鱗次櫛比,操作間里的工人熟練地將各種電子廢品分類、拆解、熔煉、酸洗……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成千上萬的貨船滿載著來自歐洲、日本、北美的電子垃圾來到這個被稱為“電子垃圾拆解第一鎮”的潮汕小鎮。對村里的大部分人來說,電子廢品的回收手藝既是他們的謀生手段又是發家之路。據統計,貴嶼拆解電子垃圾鼎盛時期每年產值近10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上繳稅收1000萬元。
然后貴嶼也為急遽發展的繁榮付出了巨大代價。十幾年間,土壤污染、魚蝦絕跡,一個藍天白云的小鄉村變成了烏煙瘴氣的大工地。201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貴嶼6歲以下的鄉村兒童有81.8%都患有鉛中毒病癥。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告,固體廢棄物的2%由電子垃圾組成,但最終傾倒在垃圾填埋場的有害垃圾,70%都是電子垃圾。一件復雜的電子產品一般含有16或者17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最多可囊括60種,超過元素周期表118種元素的一半;而智能手機就包含18種,包括很多可回收的金屬元素,也有很多對生物體有害。例如,電腦、電視顯像管內含鉛,電腦元件中含有砷、汞和其他有害物質,手機原材料中更是含有砷、鎘、鉛以及其他多種持久性和生物累積性的有毒物質。幾千毫安時的廢舊手機電池,污染強度是普通干電池的100倍,一塊就能污染6萬升水——差不多是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即使接觸低劑量的鉛、鎘、水銀(這些物質都能在舊手機中找到),也會導致不可逆轉的神經系統損害,對兒童的發育產生威脅。為了降低對環境和健康的危害,科學的電子垃圾回收需要通過拆解,以特定方法改變材料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減少或者消除其危害成分,或者將其最終置于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填埋場。
今年3月,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10件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典型案例,涉及醫療廢物、電子垃圾“洋垃圾”等各類固體廢物污染問題。其中,一起焚燒電子垃圾污染環境案,被告人將廢舊電路板等電子垃圾采取直接焚燒方式處置,最終獲刑。
最高法介紹,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子垃圾逐漸成為生產、生活垃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拆解、利用、處置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棄機動車船等,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采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人民法院對非法收購、處置、冶煉電子垃圾等各犯罪環節行為人實施全鏈條打擊,推動電子垃圾依法有序回收利用,保障固廢法關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多渠道回收和集中處理制度的落實。
如今回看中國過去二十年進口“洋垃圾”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從進口洋垃圾到禁止洋垃圾,政策的轉變體現的是我國環保發展理念的轉變。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世界各國逐漸達成一個越來越強烈的共識:一切發展都不能以環境和人民的健康為代價。任何以鄰為壑的做法最終只能害人害己,只有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才能真正邁向清潔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