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營門口附近的楊先生來到位于撫琴南一巷的杏園,在這個面積不大,卻清風雅致的社區小公園里與朋友小聚。身為畫家,楊先生特別喜歡這里生機勃勃的生活氣息和無處不在的老成都文化魅力。
![]()
杏園是金牛區撫琴街道西南街社區內一處已有30多年歷史的社區公園,是附近很多養鳥達人遛鳥、賽鳥的聚會地,以前因為缺乏有效管理,公園里植被退化,雜物堆積。可如今的杏園頭頂銀杏婆娑,耳畔鳥鳴雀啼,老街坊們在新修建的中式長廊下品茶會友、打牌聊天,宛如一幅祥和安寧的社區生活畫卷。
杏園的變化,是西南街社區的一個小小縮影,類似的情況在社區30多個小區院落、6條道路、4個游園、1.5萬平方米空間、兩個社區公共配套中心等地方都在發生。
撫琴南街一巷10號院里,全新鋪設的柏油地面整潔干凈,院內不同角落安放著自治宣傳欄、垃圾分類漫畫解讀、智能廢品回收站、分類投放垃圾箱,甚至還有一個可以供三五個人小坐的玻璃亭——鄰里廊……院內一樓的窗下被鮮花綠植簇擁,很難讓人相信在一年前這里還是違建和雜物混雜,一下雨就變水塘的老舊院落。
家住撫琴南二巷2號院的楊師傅,在大院門口為居民修鞋已經34年,而像他一樣在街頭為居民服務的“社區老字號”不止一位,理發店、修車攤依然留在居民熟悉的老地方,在西南街社區整體改造提升過程中,有關部門并沒有請他們歇業或是轉至室內,而是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情況下,金牛區撫琴街道為他們免費定制了統一風格款式的牌匾、工具箱、遮雨棚等設施,統一規劃,統一管理,讓以前“影響市容”的路邊攤,變成了社區風貌的一部分。
西南街社區內多是有著二三十年歷史的老小區,很多硬件設施退化老舊,環境臟亂,居民雖有著強烈的改變訴求,但是多年形成的慣性和一些不同利益糾葛,使得改造工作初期面臨不小阻力。
金牛區撫琴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堃接受采訪時說,老社區改造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夯實黨的群眾基礎。撫琴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創新“破院連片、以片帶點、以點示范”的機制,打破老舊院落改造“有形的墻”,統籌多方利益主體打破“無形的墻”,讓群眾真正成為老舊小區改造的“主人翁”。街道黨工委反復聽取居民意見,多方協調平衡各方利益,引領居民主動參與,變“政府整治”為“居民自治”,變“零星”為“整體”突破反復修補之困,變“輸血”為“造血”破解后續發展之憂。
如今的西南街社區青磚灰瓦,綠樹成蔭,社區群眾對此交口稱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老社區搖身成為城市觀光的新景點。2021年4月份以來,吸引了兩萬余名游客及上海、江蘇、湖南、云南、浙江等地上百個考察團體到訪。
